保健品概念股一周起伏上海医药以706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实习生任可昕北京报道本周截至26日收盘,三大指数大幅低开,全天弱势震荡,三大指数均跌逾2%。保健品概念股也难以独善其身,涨跌参半,版块33支股中,11家上涨,18家下跌,市场氛围较差。《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梳理发现,本周保健品板块个股涨幅排名前十当中,上海医药()领涨,涨幅7.06%,ST椰岛()涨3.9%次之,新光药业()涨2.51%位居第三,金达威()涨2.09%,益盛药业()涨1.51%,而后五位涨幅均在1%以下。相比春节开市后,版块跌幅明显加深,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老字号,嘉必优()跌7.2%领跌,东阿阿胶()跌4.24%,安琪酵母()跌4.04%,片仔癀()跌3.79%,保健品龙头企业汤臣倍健()也未能幸免,江中药业()以0.28%给跌幅榜收尾。其中,睿智医药上演过山车,春节开市后曾强势反弹,直接冲到涨幅周榜榜首,本周却跌直跌幅榜前五。对于保健品行业前景,高级健康管理师曹怀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欧美国家目前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高占比相比,可以预见未来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用户数和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上海医药海外收购获认可上海医药是一个区域性的医药巨头,公司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等方面。大健康产业也是目前国内较为火热的市场,但是在保健品方面,国内的大型公司并不多,因此上海医药将目光放到了国际,年斥巨资9亿多元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Vitaco60%的股权,这次海外收购助力上海医药进军保健品行业,进军大健康领域。Vitaco成立于年,开发、生产和销售一系列营养、健康及保健类品牌产品,Vitaco旗下Healtheries(贺寿利)和Musashi(武藏)品牌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已有销售。对此,上海医药公告称,凭借这次收购进入保健品行业,享受该行业未来增长带来的收益,并契合上海医药在大健康领域的战略发展目标,可推进上海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和布局。据上海医药年第三季度报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2亿元,同比增长5.97%。可见,上海医药经营业绩基本上并未受到疫情太大影响。一位不具名的大健康产业分析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保健品业务可以帮助上海医药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符合上海医药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上海医药也可以借助Vitaco在国际上的渠道,推进自身的国际化发展和布局。目前上海医药业绩平稳增长,保健品业务也是“在大树底下好乘凉”。老字号大品牌缘何下跌作为阿胶行业龙头,东阿阿胶具有非常强大的滋补养生品牌影响力,三大主力品种为阿胶块、复方阿胶浆及桃花姬阿胶糕,年阿胶产品营收62.7亿,占比85.3%不过,近年来由于价格高企和消费乏力,东阿阿胶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据招商证券统计,东阿阿胶年以来提价18次,涨了20倍。出厂价从年的元/公斤涨至年底的近元/公斤。自年东阿阿胶采取产品降价清库存策略后,阿胶整体价格略有下调。同时,随着同仁堂、宏济堂、九芝堂等大批企业涌入阿胶市场,各类价格实惠、食用便捷的阿胶糕、阿胶粉等阿胶新品更是层出不穷。除品牌竞争加剧外,微商渠道中各类不知名的阿胶产品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东阿阿胶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将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万元以上,此前其业绩已经跌跌不休近一年。同为老字号的片仔癀是以医药制造生产为主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片仔癀年业绩快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65.07亿元,同比增13.72%,实现利润总额19.82亿元,同比增20.53%。近年来,片仔癀也在开辟多元布局、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保健品就是其中之一,于年设立福建片仔癀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包括双孢蘑菇珍华片(护肝)、珍立胶囊(补钙)以及燕窝等。不过,片仔癀保健品业务表现并不理想,年保健食品营收.5万,占比只有0.35%。另外业务成本高企,导致毛利率下降。据片仔癀业绩报告,年第三季度保健食品营收为.13万元,成本却高达.37万元,导致毛利率同比减少25.93%。来自券商分析人士观点认为,片仔癀在主业之外,保健品业务经营表现平淡,尚不如化妆品业务,产品构成上也缺乏能够凸显品牌价值的保健食品,成为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责任编辑:方凤娇主编:陈岩鹏
上一篇文章: 保健品的新一轮浪潮回归食品化养生零食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cyjs/1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