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花了近7亿打广告,燕窝第一股还是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滋补食材的重视,宣称具有“美容美颜”、“补肺润肺”等功能的燕窝产品备受热捧。作为燕窝行业头部企业的燕之屋无疑成为这一背景下的受益者,数据显示,年—年燕之屋实现营业收入从9.5亿元增至14.99亿元,增长率约57.68%。面对如此高的营收,燕子屋的心也就大了起来,开始想要上市。
然而它的上市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据财报显示,燕之屋曾在年和年两次谋求港股上市,但均没有下文。终于在年底,燕之屋再次递交上市申请。9月22日本该是燕之屋头顶“燕窝第一股”上会的日子,然而就在上会前夕,燕之屋居然撤回了IPO申报材料。这是为何?
对于燕之屋撤回ipo的原因,资本市场众说纷纭,或许我们能从它的财报中窥见一二。财报显示,燕之屋年—年的销售费用合计高达10.16亿元,是其间累计净利润的近3倍。值得注意的是,燕之屋为了把自身品牌打出去,60%以上的营销费用全都用于了广告宣传上。数据显示,燕之屋近三年的广告宣传费共花了6.91亿元,并且花了大价钱聘请刘嘉玲、林志玲和赵丽颖等一众明星为其代言。
不仅如此,燕之屋还曾因虚假宣传多次被质疑。其软文广告中曾宣传道:清朝的皇帝因食用燕窝而长寿,慈禧太后也靠燕窝进行滋补,使得太后年过六旬容颜依旧……暗示燕之屋燕窝延年益寿功效。此外,其在宣传中也暗示产品对孕妇有滋补作用。但这些宣传话术都遭到专家当众“打脸”,甚至表示燕窝的营养价值远不如鸡蛋、豆腐,并也引起了证监会的质疑。
与豪气的广告费用相比,燕之屋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显得颇为“寒酸”。年—年,燕之屋对应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19亿元、0.18亿元、0.19亿元,也就是说,燕之屋的研发费用仅为广告费用的二十分之一,销售费用的三十分之一左右。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靠什么驱动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除此之外,燕之屋产品的质量问题也颇受大家争议,被曝光的食品安全负面事件不少。其中影响最深刻的事件莫过于年轰动一时的“毒血燕”事件。当时,燕之屋曾计划赴港上市,但被曝出消费者食用燕之屋的血燕中毒,后经有关部门检验后得知,燕之屋多个批次血燕产品超出国家最高强制性标准33倍。作为“毒血燕”事件的主角,消费者对于燕之屋产品的信任降至冰点,在燕窝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下,燕之屋的初次上市也被迫止步。
如今,燕之屋面对各方声音的质疑之下,选择撤回上市申请材料也是理所当然。至此,燕之屋三次上市“无果而终”,不知未来它又将以何种姿态走入资本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ff/1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