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材大作为国福堂滋补养生带您了解中药
中药五味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种,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这些论述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综合前人的论述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
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
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芳香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
甘
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
某些甘味药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绿豆等,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
酸
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尿频遗尿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等。
苦
能泄、能燥。泄的含义较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除能降泄肺气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目赤口苦等证。
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瘿瘤、痰核等病症。如海藻、昆布、鳖甲等。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由于味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ff/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