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湛江第四届中医药健康养生周之药
▲医院中医馆
三七养生需辩证真伪三七要认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养生意识也越来越强,一些保健食品也随之成了公众的宠儿,就拿人们耳熟能详的三七粉来说,目前有关三七养生的科普文章铺天盖地,甚至被商家包装成了无所不治的“神药”。其实,三七在最初时主要应用于外伤止血,如今竟然常常出现在预防肿瘤、防癌治癌的广告宣传中,这里无疑有夸张、炒作的商业行为和成分在里面。
那么,对于人们来说,三七到底有什么功效?有没有禁忌症?如何服用才更科学合理?专家指出,“是药三分毒”,再好的中草药也有适应症,即便没毒,随意服食对身体也没有任何益处。要结合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按医生和药师的意见开方用药,才会收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三七究竟是个啥
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也称“剪口”。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适合于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使用,单服或外用皆有良效。临床中主要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及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为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号称“金疮要药”,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
可以说,三七全身都是宝,除了常用的根,其茎、花、叶也均可入药。《本草新编》一书指出:“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三七花,性凉,味甘,可清热、平肝、降压,用于急性咽喉炎、头昏、目眩、耳鸣等,可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三七叶,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而从药理学角度分析,三七的化学成分与人参相似,主要含有皂苷类及黄酮类。从三七绒根总皂苷中,可分离出多种皂苷元,主要是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类皂苷,总皂苷含量高达12%,单体有9种人参皂苷,其他尚有槲皮素、β类固醇、多肽素和多糖及铝、铁、铷、锶等20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因为三七与人参的已知化学成分相似,故二者药理作用亦颇近似。
好药也有适应症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三七虽是良药,但使用不当,仍有引发不良反应的可能,不是人人都能随意使用的。如同人参,不是谁都可以进补一样。用其药必有其证,方能受益,否则适得其反。
三七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但是以下四类人群不建议应用三七:一是孕妇;二是女性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本草从新》中明确告诫,“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三是对人参、西洋参、三七过敏的人;四是少年儿童不宜长期摄取。无论吃三七粉养生,还是用三七治病,都应该在专业医生及临床药师指导下,且不可过量。《中国药典》(版)对三七明确注明用量为3~9克,一次1~3克,研末冲服,不能多吃,保健不超3克即可。
长期大剂量滥用三七,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如口唇干燥、热感、情绪不安、失眠等;个别人会有恶心、呕吐和出血倾向等,如痰中带血、鼻衄、齿龈出血、月经增多等;当剂量增大时,可表现为上腹烧灼感,面部口周发麻,继则四肢发麻、头晕;大剂量时,甚至影响人体心脏传导系统,感觉心悸、出汗,乃至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而对三七过敏的人,还可呈现皮肤红斑、瘙痒、疱疹等。一旦发生这些问题,必须立即停药。
此外,有部分人在服用三七的同时,辅用其他的活血化瘀中成药,或是西药抗凝药,建议这类人在用药前一定要向医生或专业药师咨询,切勿盲目自行联合用药,以避免毒副反应。
三七真伪咋辨识
专家提醒,人们如果需要服用三七或三七粉,医院或药店购买。
三七属于贵重药材,市场价格很高,所以掺假、掺伪的问题比较多。市面上有用菊科有毒的“土三七”冒充五加科无毒的真三七,“土三七”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窦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酿成严重的肝损伤。
在购买三七时,如何鉴别真伪?专家分享了一个顺口溜:“三七铜皮铁骨身,质结体重皮易分,味苦回甜花鼓形。”其中,“铜皮铁骨”指三七药材表面光亮灰黄似铜色,断面棕黑似铁色,形同铜皮包铁骨,而俗称铜皮铁骨;“皮易分”指的是其断面有放射状纹里,皮部与木质部易于分离;“花鼓形”指的是三七外形的瘤状突起。
▲医院中医馆
上火、天热、睡前、血压高,四种情况不宜喝黄芪黄芪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味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中药饮片,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固表、排毒、利尿、生肌的功效,其中以补气最为突出,兼有养肾强身的作用。不过,中医讲究辨证,再好的“补品”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四种情况尤其要慎重。
上火不要喝: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天热少喝:天热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睡前不要喝: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血压高不要喝:科学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总之,适量饮用黄芪水会起到良好的补气强身作用,尤其适合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但黄芪毕竟是中药,服用要注意禁忌,特别是患病时要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
▲医院中医馆
五类人不宜食大山楂丸大山楂丸为开胃消食中成药,主治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方中3药均为消食药,山楂善消油腻、肉食积滞,为主药;麦芽善消米面食积;六神曲行气消食,善消谷食积滞。三药相配,共奏开胃消食之功。由于名字直接取“山楂”二字,而山楂既可作药物,又能当食物,安全性高,还能促进脂肪消化,因此大山楂丸常被一些爱美人士当作减肥之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山楂丸具有增强消化酶活性,促进肠运动及降血脂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生食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者不宜。其他典籍里还有“滑肠者少用之”“气虚便溏、脾虚不食者禁”“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等。总结起来,有五类人不宜食大山楂丸。
气虚之人不宜。大山楂丸由3味消食药组成,消食药都有耗气之弊,有积消积,无积则消人元气,故气虚之人尽量少服。
脾虚之人不宜。元代名医朱丹溪认为,山楂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饮食者,多服反克伐脾胃之气,故脾胃虚弱者慎用。脾胃虚弱者运化无力,容易饮食积滞,若仅强调消食则易加重脾胃损伤。脾胃虚运化无力兼食积者,应以补气健脾为主,辅以消食药物,以标本兼顾,补消结合。
怀孕之人不宜。山楂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流产,尤其是有过自然流产史或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更要忌食山楂食品。此外,六神曲辛温燥烈损胎,麦芽可催生而坠胎,故大山楂丸为孕妇禁服。
糖尿病人不宜。大山楂丸是将三药粉碎后,加蔗糖和蜂蜜制成的大蜜丸,蔗糖含量高,糖尿病人慎服。
胃溃疡者不宜。大山楂丸不能养胃,方中山楂是主药,属于酸性物质,摄入过多时,胃中酸度会大幅增加,加重溃疡。
大山楂丸虽属非处方药,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用于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所致的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闷不适等症。尤适用于食积在肠胃停滞时间不是太长,还没有出现嗳气、吞酸、口气、口臭等症状者。若食积日久,应选用能健脾和胃的消食药,如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伴有食积腹泻者,可选焦三仙,即山楂、六神曲、麦芽炒焦后合用。
声明:所有内容和图片均属原创或网络整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ff/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