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陈皮最佳饮膳搭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关于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顺应节气,应时而食,能将食材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我们药食同源的瑰宝,天下第一和药,广东首宝——陈皮,

亦然。

下面就为大家推荐陈皮分别在二十四节气里,不同的饮食搭配。

春-壹-

立春

人不知春鸟知春,鸟不知春草知春

陈皮水煮泡代替日常茶饮

01

材料

新会陈皮1块(3瓣)

水毫升

02

做法

?取整片陈皮,用开水冲洗后,置入壶中,注入冷水(若用冷泉水则更佳)毫升。

?将水煮至色泽金黄即可。随着煮泡次数的增加,可适当延长煮泡时间。

?将煮好的陈皮水倒入公道杯中,即可分饮品尝。

03

功效

春天对应人体内脏是肝脏,所以,春季的脏器养生主要是护肝,饮食上应注意少酸增甘。

陈皮水甘、香、醇,新会陈皮所含总黄酮类成分可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所含川陈皮素也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贰-

雨水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陈皮葱白饮

01

材料

薏米10克、甘草5克、扁豆10克、小葱4根、陈皮3瓣、生姜3片、荞麦10克、鲜紫苏5克、红枣5颗

02

做法

?葱白留须洗净,生姜切片。

?葱白、紫苏外的其余材料洗净后一同加入壶中,加水毫升,大火滚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再放入葱白和紫苏闷煮5分钟,即可滤渣出汤饮用。

03

功效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是岭南家庭四季常备的祛湿食材。

荞麦味甘,有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敛疮作用。

扁豆性微温,味甘。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脚气、浮肿。

生姜味辛,性微温。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葱白性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功效,用时连须一同入汤。

紫苏味辛,性温。常用于风寒感冒的解表之用,鲜用时效果更佳。

红枣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效。

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陈皮性温、味辛,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可入膳、入茶、入药,也是岭南家庭常备的养生法宝。

生姜搭配大枣、甘草、陈皮,又能健脾和胃理气;炒白扁豆、薏米搭配,能健脾利水。这味茶饮在祛寒之余能和胃,祛湿而又能理气,解表而不伤正,对于平素怕冷怕风、四肢偏凉、不耐寒凉、胃口欠佳、大便稀烂,以及早期感冒见喷嚏、清涕的朋友尤其合适。

-叁-

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陈皮茯苓薏米饮

01

材料

薏米30克、茯苓枸10克、陈皮一瓣、枸杞一小把,红枣4~5颗、冰糖适量、水毫升

02

做法

?薏米拣出杂质,淘净晾干后放入平底锅中,开小火翻炒烘焙,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

?茯苓、红枣、枸杞洗净,陈皮用温水冲洗干净,所有原料置于壶中煮沸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直至茶汤飘香、汤色金黄。如喜欢甜味,可在收火时放入几颗冰糖。

03

功效

薏米、茯苓利水消肿,陈皮健脾祛湿,枸杞入肝经,与红枣配伍共补肝血。这道陈皮茯苓薏米饮,起到养肝明目、健脾祛湿的功效,在湿气重重包围的春季回南天里日常饮用最合适不过了。

-肆-

春分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陈皮菊花参茶

01

材料

西洋参3克、金丝皇菊一盏、新会陈皮一瓣、水毫升。

02

做法

陈皮用温水冲洗干净,所有原料置于壶中煮沸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直至汤色金黄即可饮用。

03

功效

西洋参益肺养胃、滋阴津、清虚火、去低热,含有的皂甙及多种维生素,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有效驱除疲劳之余,还可以帮助身体加强对抗春季的病菌。金丝皇菊气味芬芳,提神明目,还能够清肝热、疏肝火。新会陈皮健脾理气,加之性味温和,可平衡前二者的凉性。

健脾胃、养心神,陈皮菊花参茶特别适合都市上班族、熬夜族或虚人外感者(由于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而引起的外感)饮用。

-伍-

清明

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

陈皮老白茶

01

材料

十年陈皮一瓣、十年白牡丹5克。

02

做法

白茶置于盖碗中润茶一道快速出汤,随后以煮好的陈皮水冲泡10~15秒即可出汤饮用。

三泡过后,可将白茶与陈皮共置于壶中,然后加入热水ml煮沸约5分钟,此时茶汤色如琥珀,即可出汤。

03

功效

俗话说: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白茶在民间一直被视为茶中瑰宝,与其良好的药效不无关系。它在中药学上具有清热解表、清宣肺胃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邪、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痛、发热、畏冷、鼻塞流涕、咳嗽痰多、面赤唇红、高热不退等症。

新会陈皮性温,能调和白茶的寒性;又归肺、脾经,能起到理气健脾、燥干化痰的作用,两者搭配是1+1>2的效果。

-陆-

谷雨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陈皮桑葚饮

01

材料

十年新会陈皮一瓣,白扁豆5克,葛根5克,桑葚(干)8克,枸杞子6克。

02

做法

?材料备好洗净,放入壶中。

?注入约ml清水,用小火煮沸约15分钟。

?煮至汤体呈紫红色,关火出汤即可饮用。

03

功效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能健脾养胃、消暑除湿,常常用于“调补脾胃”。它“补脾不腻”、“化燥不湿”,对于“脾胃虚弱”或者大病之后的补益之剂中使用最适宜,古人称赞它“调养正气而无饱闷之弊”。

葛根味甘微辛,气清香,性凉,在这个温性的茶饮组合中起到平和寒热的作用之外,且有解热生津、除烦止渴的功效,十分有利于去除“春火”。

桑椹与枸杞子的组合,起到补肝益肾、益精明目的作用。

新会陈皮既能与白扁豆一同健脾除湿,它的理气作用还可以使枸杞、桑葚补而不腻。(注:干的桑葚,中药房可以买到。)

这个茶饮组合兼顾健脾化湿和滋补肝肾之余,尚且避免了滋补滞腻。这款茶饮由于桑葚的缘故,颜色十分特别且味道甘酸可口,小伙伴戏称,这是用陈皮和桑葚煮出了“82年的拉菲”。

夏-柒-

立夏

芳菲歇区何须很,夏木阴阴正可人

青梅陈皮酒

01

材料

青梅克,十年新会陈皮1个(3瓣),冰糖克,35度以上烧酒ml,食盐2茶匙,密封罐一个。(注:青梅、烧酒、冰糖的比例为1:1:0.5,根据个人喜好,冰糖的占比可在0.5-0.7之间。)

02

做法

?剔除虫咬、破皮、腐烂的果子,选出健康的青梅,除去果蒂,清洗干净。

?洗净后加入食盐,浸泡12小时或一晚,去掉涩味。

?盐水泡好的青梅,捞出自然晾干,密封罐洗净擦干。陈皮洗净后,用烧酒再冲洗一遍。

?材料准备妥当后,一层梅子一层冰糖交替放入瓶中,陈皮铺在中层。

?加满青梅后,最后缓缓注入烧酒,确保青梅和冰糖保持分层。

?密封罐封紧,放置在阴凉通风处,等大约1-2月后,青梅表面完全皱缩,酒液成琥珀色,那就可喝啦。

03

功效

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青梅,即还没成熟的梅子,它性平、味酸,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梅子涩肠,又能杀虫,防治腹泻、蛔虫。对梅子情有独钟的日本人,连外出旅行都会随身携带梅干(梅子用盐腌制而成),作为常备药,治疗水土不服引起的腹痛腹泻。

陈皮健脾、理气,与青梅酿酒后,两者有效成分中交融到酒里。梅香中透着陈香,酸甜可口,对于夏季容易感到困乏、食欲减退的不适有着不错的食疗效果。

-捌-

小满

蔷薇将尽,樱桃已红

麦冬菊花陈皮茶

01

材料

麦冬10克,金丝皇菊1朵,十年新会陈皮1瓣。

02

做法

?材料备好洗净,悉数放入壶中。

?注入约ml清水,用小火煮沸约15分钟。

?待汤体煮至呈琥珀色,出汤即可分饮。

03

功效

麦冬性味甘、微苦、凉,能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金丝皇菊性微寒,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新会陈皮健脾祛湿,还能够调和前二者稍微偏苦凉的性味;三者搭配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益气生津的作用。

在夏日饮用,对汗出过多、口干舌燥、体虚乏力的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淡淡甘甜的口感,也很好入口,如果喜欢甜一点的口感,也可以加一点蜂蜜进入。

-玖-

芒种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陈皮乌梅罗汉果饮

01

材料

罗汉果半颗,乌梅2枚,山楂5克,十年新会陈皮1瓣。

02

做法

所有材料备好洗净,倒入约1公升水煎煮10分钟,去渣出茶后,等到温凉即可饮用。喜欢味道更甜一点的可以适当加几块小冰糖,对于小朋友来说味道也更有吸引力。

03

功效

罗汉果味甘性凉,能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乌梅味酸,生化津液同时能敛浮热,能引气归元,去除烦满;山楂是开胃的好帮手,这一点就不用赘述了;陈皮健脾祛湿,还能中和一下罗汉果的凉性,柔和茶汤的性味。

这款茶饮出汤味道有特别的层次感,入口是罗汉果的甜,中间是山楂乌梅的酸,最后是陈皮带起的回甘。

-拾-

夏至

星繁愁昼热,露重有荷香

陈皮双花荞麦茶

01

材料

金银花10克,苦荞麦15克,十年新会陈皮1瓣。

02

做法

材料备好洗净后,加入清水1公升煮泡即可饮用,如喜欢甜味可加入适量蜂蜜。

03

功效

又名双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补虚疗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口干作渴、多汗烦闷。细细长长的小花,泡煮后微微绽放的样子很是可爱,还透着淡淡的香味,看着喝着都很舒爽。

苦荞味苦性平寒,具有清热降火、健胃消食的作用。苦荞茶就是将苦荞麦种子筛选、烘烤制成的一种饮品,具有特别的荞麦香味,也是脾胃很喜欢的那种滋味。

两者搭配芳香燥湿的陈皮煮茶,对于因夏至后潮湿、闷热引起的食欲不振、肢体困倦、大便黏腻、口苦口气等“苦夏”有很好缓解作用,尤适合痰湿体质或平素湿气重的人士饮用。(温馨提示:本品稍寒凉,孕妇及体弱人士不宜过量饮用。)

拾壹

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陈皮生姜薄荷青

01

材料

新会陈皮1瓣,生姜3片,鲜薄荷3-5片,柠檬1片,蜂蜜适量。

02

做法

?材料备好。

?生姜去皮,切薄片,取3片与陈皮小火煮沸10分钟。

?关火后放入薄荷叶,盖上壶盖,闷2分钟。

?柠檬切薄片备用,陈皮姜茶倒出晾至室温,加入适量蜂蜜。

?最后加入柠檬片和鲜薄荷点缀即可。

03

功效

柠檬香气清新,薄荷口感舒爽,呷一口清凉,消暑与养阳两不误。

另外,陈皮、柠檬、生姜都有美白祛斑、减肥清肠的作用,这杯让人美得“内外兼修”的陈皮生姜薄荷青,夏天当然要盘它

拾贰

大暑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陈皮冬瓜水

01

材料

材料虽然有点“豪华”,但配料在中药房都可以买到哒~

02

做法

各材料备好洗净,老冬瓜洗净后连皮切成大块后,一起放进煲内,加入清水3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3个小时即可去渣饮用。

03

功效

冬瓜、荷叶、灯芯草祛暑热、清心火;茯苓、木棉花、莲蓬、赤小豆、薏米、白扁豆等祛湿气、利小便;蝉蜕、钩藤疏风热;罗汉果、蜜枣清润脏腑;配伍陈皮调和诸味,加强祛湿,还可以防止寒凉太过,使其老少咸宜。

注:寒凉底子人士或经期妇女少服哦。

秋拾叁

立秋

虽非盛夏还伏虎,还有寒蝉唱不休

陈皮双苓双豆汤

01

材料

02

做法

?土茯苓、赤小豆、扁豆、茯苓等干汤料备好洗净后,浸泡半小时。

?猪骨洗净斩件,加生姜片焯一下捞起,飞去血水和肉腥味;鲜淮山削皮切块。

?加水3升,待水沸后,放入浸泡好的干汤料和猪骨、淮山,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1小时。

?出锅前调入食盐即可。

03

功效

扁豆和赤小豆,均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对湿热引起的对各类皮肤病尤其有效;茯苓渗湿利水,宁心安神。双豆双茯,加上健脾利湿的新会陈皮,除湿效果如虎添翼。淮山健脾益气,对脾胃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尤其适合。蜜枣能润燥养肺的同时,还让这碗汤更清甜可口。

清热、祛湿、解毒,这个汤水家中男女老少皆宜,对立秋前后皮肤容易出现敏感者更好。长夏时节的饭前靓汤,非它莫属了。

拾肆

处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陈皮百合鸭肉汤

01

材料

02

做法

?北沙参、百合、陈皮等干汤料备好洗净后,浸泡半小时。

?鸭肉洗净斩件,加生姜片焯一下捞起,去掉肥油;莲藕去皮切块;马蹄削皮洗净。

?加水3升,待水沸后,放入浸泡好的干汤料和莲藕、马蹄,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1小时。

?出锅前调入食盐即可。

03

功效

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体质轻润,可升可降,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燥伤肺阴引起的干咳痰少,咽干鼻燥等。

补金气,润肺气,定魂魄,是金秋要常备的重点食材,特别是秋天容易情绪低落。“悲秋”的人,可以通过固金气,让精神内守。

陈皮性温,归肺、脾经,健脾祛湿,也能调和其余几味偏凉性的材料。

煮熟后性温、味甘,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功的功效,对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和各种血证都有不错的食疗效果。这个季节的莲藕正是开始收成的时候,炖汤、蒸炒都十分适宜。

也被称为“地下雪梨”,听名字就已能猜到它与雪梨一样具有清热润燥的食疗效果。秋天感觉嗓子干、喝水不解渴的时候吃几颗,热气立消,人会马上就得到滋润,特别舒服。

这款鸭肉汤有益胃生津、滋阴润燥的作用,对于初秋时节皮肤及口鼻黏膜干燥、大便干结之人尤其适合。

拾伍

白露

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陈皮甘栗双米粥

01

材料

新会陈皮1瓣,干百合10克,栗子50克,红枣10个,小米5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02

做法

栗子去皮、红枣去核,各式材料洗净后加水3升文火熬煮1小时后调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03

功效

栗子

素有“干果之王”美誉,果实味道鲜美,粉质细腻,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食疗效果。

百合

百合有清心、润肺、宁神作用,能补金气、润肺气,调养脾肺时,常用到它。特别是秋天容易情绪低落,“悲秋”的人,可以通过固金气,让精神内守。

红枣

“日食三枣,百岁不老。”白露时节,红枣正熟。枣作为传统“五果”之一,不仅解馋,还能健脾安神。

小米

易消化、能养胃,旧时给病人、产妇调养身体经常用到它,就是因为它最能补虚。

大米

性味甘平,多食能令人“强身好颜色”,大米的加入也让粥的口感更香糯。

陈皮

性温,归肺、脾经,行气健脾,让各滋补食材的营养更好消化吸收以及达到补而不腻的功效。

秋粥宜人,这道双米粥口感绵软甘甜,对于口味挑剔的小朋友尤其具有吸引力。秋日稍有不慎,宝宝容易受寒腹泻,陈皮甘栗双米粥作为宝妈们改善宝宝肠胃功能的膳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拾陆

秋分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桂香陈皮红豆沙

01

材料

新会陈皮1瓣,红豆克,山药克,冰糖50克,糖桂花适量,水3升。

02

做法

红豆冲洗干净,陈皮泡软后切丝,加清水3升,煮至绵软起沙。

山药削皮切成小碎丁,放入沸水中焯熟,捞起沥干,晾凉后调入糖桂花拌均。

红豆沙调入冰糖盛出,装点上桂花山药丁即可。

03

功效

陈皮豆沙中加入一抹桂香,既时令养生又有新意。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淡淡清香还有舒肝理气、醒脾开胃的功效。红豆铁质含量相当丰富,具有很好的补血功能,与滋补脾胃的山药、理气健脾的陈皮搭配,补而不过、滋而不腻。这款熬煮的红豆沙总体性味更加平和,也适合四季日常食用。

拾柒

寒露

寒露满枝枝不胜

陈皮南北杏煲霸王花

01

材料

新会陈皮1瓣,南杏15克,北杏15克,霸王花30克,无花果5颗,青橄榄30克,廋肉克。

02

做法

霸王花洗净去除泥沙等杂质后,泡软切段;陈皮、南杏、北杏、无花果洗净;瘦肉切大块,焯水后与霸王花及其他汤料同放入锅内;加水3升,武火先煮15分钟,后改文火煲1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

03

功效

霸王花又叫剑花,采收于夏秋季。它性甘、微凉,具有清热痰、除积热、止咳等功效,对咳嗽、咯痰黄稠的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良好的食疗作用。用霸王花煲的汤水芳香清甜,是“老广”爱用的煲汤药材之一。

北杏味微苦,性微温,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南杏仁则是甜杏仁,性平,功效与北杏相似,但滋润力较强。因此,两者在药膳中常配对使用。

青橄榄也是这个季节的时鲜,味甘、涩、酸,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福建民间常用盐腌咸橄榄炖瘦肉治疗咽痛、咳嗽等病证。

无花果甘平,清肺止咳又健脾,常与霸王花煮汤,味道更加甜润。

陈皮归肺脾两经,入肺经则宣肺利咽止咳,入脾经则健脾除痰,协助诸味材料更好地发挥功效。

拾捌

霜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陈香鱼头芋艿汤

01

材料

02

做法

?芋头削皮切小块,豆腐切小块后泡一会盐水,可以增加耐煮度。

?草菇、白果仁、枸杞等洗净备齐,陈皮泡软后切丝。

?小火热锅下油和姜片,将鱼头煎至金黄,注水3升,加入陈皮、枸杞、白果、草菇。

?汤沸腾后,加入芋头、豆腐、料酒,轻轻搅匀,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焖煮10分钟至汤色奶白,调入食盐、胡椒粉,撒上芫荽盛碗就可以了。

03

功效

鱼头与陈皮是非常经典的搭配。鱼头鲜美,但味腥,加入陈皮就能很好地除腥提香。鱼头还是温中补气、暖胃润肤的养生食品,适合脾胃虚寒、溏便、皮肤干燥者常食,与健脾温中的陈皮同食,两者珠联璧合。白果是秋季的养肺时鲜,有敛肺止咳的功效。

芋头、豆腐、草菇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香,但热量不高的食材,所以这款鱼头汤清爽滋补但不厚腻,十分适合想要秋季进补但又不想过度贴秋膘的人士。

霜降秋燥,自己动手烹调一碗“秋日养生汤”,能给你和家人带来一份秋天别样的滋润和甜美。

冬拾玖

立冬

北风潜入悄无踪,未品秋浓已入冬

陈皮灵芝乌鸡汤

01

材料

02

做法

乌鸡洗净斩块,下姜片汆水去血水腥味。灵芝、陈皮等干料洗净后,与汆水后的乌鸡一同下锅,加足量水,武火煮沸,文火熬煮约90分钟,加食盐调味盛碗。

03

功效

乌鸡入肾经,有滋阴补肾、补血养肝、健脾止泻,美容养颜的功效,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佳品。

灵芝味苦性温,能滋补强壮;新会陈皮和枸杞子性甘微温,分别具有健脾化湿,滋补肝肾的作用;黑枣、黑豆滋养脾肾。

板栗是既属肾水又属脾土的果子,有水土合德之功,可令肠胃之气充实,令人肾强耐饥。

五指毛桃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健脾补中、益气固表,与黄芪功效类似,具北芪之功而性缓,补而不燥,行气补气而上火、烦躁之虞,所以又被称为“南芪”,特别适合虚不受补、脾虚湿重的人群食用。所以广东人十分喜爱用它煲汤,汤味还会带有类似椰子的香气。

这个汤透着五指毛桃的清香,又有灵芝与陈皮的苦甘相配,味道十分耐品。功效上能滋肾益精、健脾养血,起到脾肾双补,调和先天后天两个根本的作用。在还不是寒意十足的初冬,这样滋补就不怕上火。

贰拾

小雪

压松尤未得,扑石暂能留

陈皮萝卜肉丸

01

材料

02

做法

?萝卜削皮切丝,焯水煮熟后,榨干水份。

?香菇泡发好,洗净,切丁加油、蒜蓉炒香。

?加入猪肉滑、瑶柱丝、炒香的香菇、玉米淀粉、萝卜丝,调入盐、胡椒粉、酱油,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把搅拌好的肉馅,用汤匙挖起成形为丸子。

?蒸盘中涂上少许花生油,排好丸子,蒸2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

03

功效

白萝卜生用性凉,对热证、风证有良好的效果,并能解毒;煮熟后其辛辣、走窜、行气的力度减缓了,入脾胃以和中运脾,能充分发挥其“以运为补”的功效,所以“百病皆宜”。

汉代医书《名医别录》中也对白萝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主利五脏,益气”;《日华子本草》说白萝卜能“温中,补不足”。与陈皮共用,可共奏理气之效。

陈皮肉丸本身也是很招牌的陈皮膳食,加入陈皮可以去除肉膻味,还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季节渐冷,脾胃容易因过食肥甘厚腻而导致不和,这款在传统基础上改良的陈皮萝卜肉丸对脾胃功能较差的老人小孩来说,就是不错的饮食调理,既满足吃肉的愿望,也不用担心加重肠胃负担。

贰拾壹

大雪

节气今朝逢大雪,清晨瓦上雪微凝

天地人补元汤

01

材料

02

做法

鸡肉洗净斩小件,取数件,其余食材洗净后,把所有食材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水,隔水清炖1.5小时,加食盐调味即可。

03

功效

天冬性寒、味甘苦,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熟地性微温、味甘,能补血、滋阴、养肾,党参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三物合用,于天(上焦)润肺,于地(下焦)滋肾,于人(中焦)健脾。人与自然相呼应,同气相求,寓自然养生之道于日常保健中。搭配健脾理气的陈皮,汤品清润可口,又不会过于滋腻,是大雪时节进补的佳品。贰拾贰

冬至

短日渐长冬至矣,水泉摇动温井底

核桃陈皮牛乳饮

01

材料

02

做法

黑芝麻炒香,核桃去壳取肉,陈皮洗净用温水泡软,所有材料放入破壁机中加热搅拌成乳状即可饮用。

03

功效

核桃,味甘、平,传统医学养生中认为,久食令人肥健,润肌黑发;黑芝麻,味甘、性平,同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与核桃搭配常常用以滋补肝肾,养血乌发。滋补之品最忌滞腻,不但不能起到滋养的功效,而且容易滞留不前引惹痰湿,所以加入理气健脾的陈皮不仅可以预防痰湿滋生,而且起到通畅气机、推动前行的作用,在口感上还能调和核桃芝麻一类脂类含量较高食物的腻感。

这杯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的核桃陈皮牛乳饮“平淡和养”,不仅适合冬季补益,也可作为日常养生饮品,对于改善肝肾亏虚、面色不华、肌肤缺少光泽、脱发等症状都有裨益。

贰拾叁

小寒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广式糯米饭

01

材料

02

做法

?糯米和普通大米洗净,煮熟晾凉;香菇泡发洗净切粒;腊肠洗净切粒;陈皮洗净泡切粒;虾仁、瑶柱水发备用。

?烧锅下油,香菇、腊肠、虾仁、陈皮炒香至8分熟,倒入糯米饭,加入适量生抽继续翻炒拌匀。

?出锅前撒入葱花,即可食用。

*该品为2人分量。注意糯米饭较难消化,不建议一次食用过多,或每日食用。03

功效

糯米固肾气、补脾肺虚寒;陈皮祛湿气,健脾胃,还能解腻。其余配料包括腊味、香葱、香菇、瑶柱、虾米等,涵盖了酸辛咸甘四种滋味。传统医学认为,酸辛苦咸甘五种滋味能入五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一碗足料喷香的广式糯米饭满足了五味养生和舌尖的要求。

贰拾肆

大寒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巴戟陈皮炖廋肉

01

材料

02

做法

猪展肉洗净、切块;巴戟、肉苁蓉、陈皮、当归、红枣、生姜洗净后与猪展肉一同放入炖盅,加水适量,炖煮45分钟后加盐调味即可。03

功效

性微温,味甘、辛,有温肾益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的作用,被传统医学认为是“补肾药剂”,是一味男女皆宜的药食。

又名大芸,名贵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肾经,甘补淡渗,作用平和,无寒热之偏,常与巴戟配伍,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

当归补血活血,陈皮健脾理气,二者搭配,起到气血双补的作用。

对于有阳虚腰冷,精血亏虚,肠燥便秘的人群,这款炖汤尤其适合。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顺应四时变化

陈皮陪你一起走过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ff/48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