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养脾胃的食材是它用来煮粥最滋补,妈妈
不管是孩子健康时,还是生病感冒、有积食,小康妈经常说,要给孩子多吃五谷杂粮,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养身体的。
康妈今天就主要说说,五谷到底是指哪些?怎么选对五谷来滋养孩子?
最养人的五谷
五谷,在古代主要指大米、小米、小麦、大豆和高粱,后来逐渐发展为所有谷物的通用称呼,已经不局限于5种了。
在《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是什么意思呢?五谷为养——谷类作为主要营养来源,最养人
五畜为益——肉类作为锦上添花的益处
五果为助——水果起到辅助的作用
五菜为充——蔬菜是充实饮食的一种类别
日常饮食,这4个顺序不能乱,足以可见五谷对我们日常饮食的重要性。五谷补五脏
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为孩子提供水谷精气的同时,还能滋养脏腑,所以,古代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
1肝气虚,多吃麦
这里的麦,大多指莜麦,和普通的燕麦不同,需要满足“三熟”。
一熟指它本身就是成熟的,二熟是要用火炒一遍炒熟,三熟是最后还要把它煮熟,其实也就是煮之前用锅炒熟一下。莜麦的活性、温性比较大,肝气虚的宝宝和大人吃点儿莜麦是特别好的。
2补心,要吃黍(shǔ)
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黄黏米,一种是高粱米,更多的专家学者都更偏向于高粱米。
高粱米有红、白之分,红色的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我们主要是吃白色的高粱米。
高粱米有补益中气、消积的功效,心气虚的孩子,适当吃些高粱米,或是熬些高粱粥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东北地区一般做成高粱米干饭或稀粥,黄河流域则习惯用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做成各种风味的面食。
我们平时可以用高粱米煮粥,或者和大米一起煮饭,不过高粱米一定要煮烂,无论哪种吃法对于心气虚的孩子,高粱米都有很好的补益中气的作用。
3养脾胃,多吃粟(sù)
粟就是小米,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小米,是中国古代的“五谷”之一。小米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入药。
小米性凉,味甘、咸。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肾、滋阴退热、利尿消肿的功效。
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其中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的含量均高于大米。
小米还含有容易被消化的淀粉,孩子吃完后很快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能量,特别是纤维含量较高,有助于缓解孩子便秘。
小米怎么吃最好?
《本草纲目》有言,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常用来给孩子补肾气、健脾胃。
小米性凉,给孩子吃小米时,可以搭配其它温热性的食材,进行调和,加强养胃功效。比如和温性的南瓜、红薯、红枣等一起搭配,做成小米南瓜粥、小米红薯粥、小米红枣粥,这样就不会偏寒,营养也会更加全面。
小米制成的锅巴,性味变成甘平,能够给孩子补气健脾,消积止泻,记得一定不要变糊。另外不好消化、太小的宝宝也不合适。
4肺气虚,多吃稻
稻就是咱们常吃的大米,大米都是白色的,白色入肺,有补肺气的作用。
常见的包括:粳米、糯米、糙米等。
对孩子来说,粳米是最好的,粳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壮筋骨。《本草经疏》有言:“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
粳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
粳米怎么吃最好?
《本草思辨录》说:“粳米平调五脏,补益中气,有时委顿乏力,一饭之后,便舒适异常。”
粳米最好的吃法是煮粥,梗米粥有“世间第一补”的美称。尤其是粳米粥上层的“粥油”最能滋补津液,特别适合病后、脾胃受损的孩子,对调补孩子津液和肾精有很大帮助。
梗米能够当作孩子的主食,孩子添加辅食之后,出现吐奶、脾胃虚弱、小便不畅、尿频等情况都可以用粳米来调理。孩子生病后,不能一下子喝补益的肉汤,就用浓稠的米粥来帮孩子调补。
5肾气虚,多吃菽(shū)
菽就是指各种豆子。
肾是先天之本,而冬季是补肾最好的时候,不单大人要补肾,孩子也需要补肾。
在所有豆类中,黑豆补肾的效果最好,被称为“肾之谷”。
黑豆,性平,味甘。有活血解毒、清热解毒、祛风利水、滋阴补肾、健脾止汗以及养肝明目的功效。
黑豆含有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36%-40%;还有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等。黑豆含有的粗纤维和寡糖还可以促进孩子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黑豆怎么吃最好?
给孩子吃黑豆,可以加入黄豆、芝麻,一起打豆浆。
还可以把黑豆泡软,用来煮粥和煲汤。可以和紫米搭配,煮紫米黑豆粥,补气益肾,注意要熬煮的软烂,要不是比较难消化的。
日常煮汤,比如莲藕排骨汤,放入一小把黑豆,也是很不错的。
到这里,关于五谷的介绍就结束啦,小康妈就是希望在日常的饮食中,家长们可以多给孩子吃些五谷杂粮,对孩子来讲,这些就是容易被吸收消化的食物,而且很有营养。
转发给家人、朋友给孩子吃五谷,养身体如需了解更多,请加助教老师一对一咨询可以加VIP服务(如已经有助教老师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ff/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