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滋补品能玩新零售吗同仁堂说能
跨境电商卖火了一众海外品牌,挤得国产营养保健食品喘不过气。但,传统滋补保健品却像一股清流,年再次席卷电商市场。本期为大家推荐同仁堂电商运营总监韩涛先生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春季)市场峰会」的演讲《电商风暴席卷,传统滋补保健品如何实现营销现代化?》(刊发时有删减)。
摘自「’中国营养保健食品(春季)市场峰会」现场实录
同仁堂电商运营总监韩涛先生
各位在座的行业前辈以及营养健康产业圈的资深专家和大咖们,大家好。
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易恒健康滋补保健品事业部总监韩涛。易恒和同仁堂合作多年,我们深度参与了同仁堂品牌线上零售业务的各个环节。
在运营项目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国内滋补品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心得与看法。
1、传统滋补品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传统滋补品市场现状可总结为:道地、溯源、性价比;钱多、代工、同质化。
不但在传统滋补领域是这个现状,我相信在国内保健品行业和跨境购等行业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关于道地:我们发现业内很多企业都在打道地的概念。但事实上,道地概念的门槛真的很低,人人都说自己是道地产地;
关于溯源:做溯源是因为没有标准,这反映出滋补行业的标准缺失问题;
关于性价比:目前业内都在比较价格、比较有效成分含量。但其实性价比讲的是价值的概念,不仅仅是价格。如果单纯是从价格维度去理解,传统滋补品行业会很尴尬,因为我们卖的是:传统中药材、初级农产品。
基于这些现状,我们开始思考:行业会如何发展?品牌该如何发展?我们能做点什么?
我们看到的趋势——
趋势一:方便化和便捷化趋势。过去酸梅汤、滋补膏汤需要自己进行熬制,而如今有了原料袋包。滋补养生越来越简单方便,消费者体验越来越好;
趋势二:食品化、零食化趋势。从低频到高频,从有风险到合规销售,从特定人群到大多数人群,无形中拓展了传统滋补品市场外延;
趋势三:精深加工,滋补保健化。为消费者带来更高价值的同时为企业构建竞争壁垒。
正官庄是我们合作的一个品牌,原产地优势很小且品类单一,但如今为什么线上和线下做的很好,是因为红参制品的精深加工这块做的很早。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去精准开发,精准营销。
消费升级,健康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健康饮品比喝咖啡、可乐更健康,这是未来的趋势。
2、由产品导向到需求服务导向
我想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示例一、是线上的一家淘宝网店。
单从产品维度上看,可能会理解为简单的OEM、三无产品、低价走量无利润。但它不依赖付费推广,也没有太强势的品牌,却拥有众多粉丝和消费者,而且拥有很高的复购率。
我们分析它的运营逻辑是:先定位目标客群,然后搭建服务体系,最后针对客户需求构建产品体系去满足客户需求。
除了产品以外,更融入了养生知识和养生文化,煲汤、养生,用不同的食材,从细分领域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服务体验与产品价值。
这给我们一些启发:传统滋补品行业,除了产品,我们还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滋补中医药养生文化和方法论体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九大体质、食补养生……有时候文化比产品更深入人心,更容易令人认同。
传统滋补养生行业是一个需要理论体系与服务体系支撑的行业,抛开理论体系和服务体系单谈产品其实是不完整的。
这是一个转变思路的过程,单看产品和渠道,这家店可能算不上新零售,但我认为他的销售思路和对于需求的把握就是新零售。
示例二、是线下的例子,这是我常点的一家外卖店,这家店的小米炖辽参卖元。这家店为什么会火起来?
我观察到,这家店有体质辨识服务。
创造菜名和分类的时候强调的不是好不好吃,而是背后有一套知识体系,推导服务体系。先服务将人群聚拢,再根据需求匹配开发产品。用户需求、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之间是有一个顺序的,看大家如何理解。
我们理解的消费升级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需求升级。从不懂养生到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yd/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