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论坛在上海圆满举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年12月14日,由中国医医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论坛在上海盛大启幕!来自全国各地区的30余位妇产科权威专家和近多位各地妇产科医师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媛爱APP全程在线报道。

大会两位执行主席、医院副院长狄文教授和复医院院长徐丛剑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大会主席、中国医医院向阳教授致辞:目前,我国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为了规范我国滋养细胞疾病诊断及治疗,推广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使得滋养细胞这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在郎景和院士的倡导之下,会议邀请全国专家参与学术推广会议,前五届会议反响热烈。

郎景和院士推动把滋养细胞肿瘤做成一类专业的学术会议,再结合一些临床典型病例来讲解滋养细胞肿瘤,以期大家共同讨论学习以掌握滋养细胞肿瘤的相关知识,同时减少误诊、误治、治疗不足、治疗过度等不规范的问题。这是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论坛举办的初衷,也是为了纪念宋鸿钊教授为滋养细胞肿瘤诊治所做出的贡献。

中国医医院郎景和院士谈道:科学家顺应自然,顺天应人治疗疾病。对于宋鸿钊大夫在滋养细胞治疗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讲到向阳大夫带领的科研团队始终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为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传授经验仍不懈努力。最后,郎院士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医院郎景和院士:解剖与外科

郎院士认为:解剖是外科医生的行车路线,学习与理解解剖不仅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子宫是位“贵夫人”,她炫耀于八抬大轿之上。郎教授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得与会人员共鸣。他讲到数字人与人:由人的精密解剖和细致影像得到的数字在还原为人,人变数,数变人;人是数,数是人。临床解剖与妇科手术相互促进,内镜手术改变了思维方法、技术路线、病变图景。盆底修复SUIPOP的基础研究表明,绝经妇女50%患PFD,中国绝经妇女1亿人,病因及发病机制日渐明确。

郎院士明确提出解剖与手术是实践和经验的功夫,总结与思考是必须的。手术的目的不是技术和细节的炫耀,是以病人的治愈为目的的。解剖别人首先解剖自己,外科大夫解剖自己就是完善自我修养。外科大夫的修炼需要很长时间,十年磨一剑,大家仍需共同努力。郎教授的精彩演讲把解剖和艺术联系在一起,上升到美学角度,使得解剖更有趣味。

中国医医院向阳教授:低危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一般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目前滋养细胞肿瘤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诊断的准确性,因为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不一样,是没有组织病理就可以临床诊断为肿瘤的疾病,因此常有误诊、误治的问题发生。因此当遇到不典型病例时,应获取病理性诊断。另一个是治疗的规范性,因不同的患者临床分期不一样,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单药化疗、联合化疗还是手术都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考虑。因此,应对每一位患者充分评分以后进行规范性的治疗,才能使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得到有效的提高。

对于低危患者的治疗,首选是单药治疗,并且还应进一步分层来治疗。而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应结合相关经验应采用联合化疗效果会更好。若患者一旦单药治疗失败,应尽快采用补救措施,包括更换为另一种单药治疗,或者更换为联合化疗,必要时结合手术治疗。这样即使是低危的耐药患者也是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治愈。

浙江大学医院谢幸教授:高危滋养细胞肿瘤的初始治疗

对高危GTN的判定和初次治疗原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认为高危GTN预后远低于低危病例;多疗程、静脉联合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以EMA/CO方案为首选方案;适时联合放疗和/或手术可使部分高危GTN生存获益、尤其是IV期病例。治疗的总原则以联合化疗为主,EMA/CO方案是全世界公认的首选方案,来自英国两大GTN中心CharingCrossHospital和WestonParkHospital-年数据库回顾性分析资料,共例高危GTN,评分6-23分,平均随访4.69年,总生存率94%。

局部化疗鉴于GTN血行转移为主,一般采用静脉化疗。对于特殊转移部位:肝肾脏,可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考虑单药局部化疗。脑转移采用脊髓腔注射化疗,肝转移采用肝动脉插管介入化疗,阴道转移采用肿瘤局部注射化疗。放射治疗较少用于初次治疗,主要适用于肝、脑等特殊部位的转移。

谢教授最后总结:高危GTN预后远低于低危病例,应予高度重视,并应及时识别与诊断。多疗程、静脉联合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以EMA/CO为首选方案,适时联合放疗和/或手术可使部分高危GTN生存获益、尤其是Ⅳ期病例,但作用有限。

复医院鹿欣教授:葡萄胎患者的全程化管理

世界葡萄胎的发病率东南亚最高,滋医院里没有治疗经验,葡萄胎集中化管理模式初探,如何建立和完善数据库依然在探索中。葡萄胎发生的遗传学基础,多余的父源基因物质是造成滋养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鹿教授给出“父母利益冲突”理论,父源性印迹基因促进生长,母源性印迹基因相对抑制生长。

研究表明,葡萄胎后再次妊娠发生葡萄胎的概率为1.3-2.8%,足月妊娠率高达80%,较为客观;重复性葡萄胎风险为0.7%,鹿教授指出,涉及基因突变的重复性葡萄胎的患者可考虑捐卵受孕,妊娠前进行遗传咨询、基因检测有益,孕期需严密随访,葡萄胎集中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很有必要。

中国医医院万希润教授:滋养细胞肿瘤的肺转移问题

万教授通过以往接诊案例做出分析,葡萄胎滋养细胞可以造成良性肺转移,良性转移会随着血清hCG的下降而缩小乃至消失,只要hCG呈持续下降,就不必急于化疗,随着hCG的下降,转移病灶也会逐渐吸收。万教授指出:对于初治病例避免反复化疗乃至手术,对于复发病灶,必要时施以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趋势是重点,有问题的阴影才是需要处理的阴影。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问题的阴影才是需要处理的阴影,例如:初治病例,hCG不下降乃至上升;耐药复发病例,随hCG变化而变化的病灶。

万教授通过两个病例深入浅出的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转移问题做出了精彩讲解,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万教授对患者深刻的人文关怀。

专家面对面-病例讨论

病例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刘华副教授提供,讨论嘉宾:中国医医院向阳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狄文教授、复医院徐丛剑教授、复医院孙莉教授、浙江大学医院谢幸教授、浙江大学医院吕卫国教授、复医院鹿欣教授、中国医医院任彤副教授、万希润教授、杨隽钧教授、冯凤芝教授、赵峻副教授、医院程文俊教授、医院胡元晶教授、医院岳瑛教授、医院徐天敏教授

嘉宾通过平常接诊的实际案例,各抒己见。关于诊治中的难点讨论:1.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2.诊刮(EP1次后)对于诊断的价值3.EP3次+EMA-EP4次后HCG转阴,肺部转移灶好转,但仍有散在可疑转移性结节,巩固治疗的疗程和方案?各位教授和专家给出了详细解读,郎景和院士做总结性陈词,现场掌声不断。

下午场

中国医医院冯凤芝教授:持续性低水平hCG升高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推荐

冯教授谈道:hCG通常是由滋养细胞分泌,hCG升高通常提示包括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生殖细胞肿瘤或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非滋养细胞肿瘤。假性低水平hCG升高±mlU/ml(6.1-),导致误查(各种诊断检查)误治(化疗,手术),患者血清中非特异性噬异性抗体的存在。不同测定方法常常导致hCG水平明显波动。

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多久监测一次hCG?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影像学检查寻找病灶?希望生育者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始试孕?什么情况下开始按照GTN治疗?冯教授分享了治疗意见,为大家答疑解惑令人受益匪浅。

中国医医院杨隽钧教授:难治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补救治疗

杨教授介绍到滋养细胞肿瘤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发生异常增殖,破坏性强,转移早。早期诊断、化疗有效,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缓解率在90-%。约15%高危患者初次治疗后复发或者耐药,耐药与复发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

杨教授在补救性化疗难治性GTN化疗方案的选择中提到,患者患病率低,治愈率高,很难有大样本的研究证实方案的有效性。目前不存在统一的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既往的治疗方法及反应、疾病的程度综合考虑。

同时,杨教授还介绍到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和其他治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治疗案例总结得出:手术切除耐药病灶可以明显提高缓解率,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补救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如抗PD-1/PDL1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缓解率差别大?患者的筛选?Biomarkers?治疗持续的时间?如何增加疗效?(单药?联合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复发后治疗方案的选择等。

浙江大学医院吕卫国教授:年NCCN滋养细胞疾病指南解读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指南应用比较广泛的是FIGO癌症报告(年)、ESMO指南(年)、NCCN年首次颁布GTN指南(2版)。

吕教授同时谈到了HCG在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化疗后hCG下降至正常,然后继续化疗2个疗程(共4周),停止化疗。对初始化疗反应较好,但随后hCG下降呈平台或下降后再次上升。

吕教授讲到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处理需要根据有无转移性病灶而定以及高危GTN化疗方案,他对滋养细胞肿瘤指南的解读给予与会人员莫大的帮助。

中国医医院任彤副教授:滋养细胞肿瘤的手术治疗

任彤副教授指出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85%的患者通过根治性化疗痊愈。手术在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如明确诊断、急诊手术挽救生命、去除耐药病灶、缩短疗程中不可或缺。建议子宫小于妊娠12周者,争取一次清宫成功,不常规推荐三次及以上的清宫。介绍了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术,手术中应尽快切除病灶,缝合止血,手术在化疗疗程中进行防肿瘤细胞扩散。对于肺叶切除、开颅手术、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及指征做了详解。

中国医医院赵峻副教授: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及其诊治

赵峻副教授首先对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进行了概述,对PSTT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组织病理学检查配合适当的免疫组化染色是PSTT有效的确诊手段。

影像学检查中的超声检查缺乏特异性,常会降子宫的PSTT病灶误会为其他疾病,如:子宫粘膜下肌瘤、不全流产等,发生于宫颈的ETT甚至可能被误诊为宫颈癌。目前,超声诊断仍然是最常见的初步诊断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疾病的侵袭和复发。

赵教授介绍了PSTT的免疫组化染色,ETT的病例特点,免疫组化鉴别的流程,GTN的免疫组化诊断步骤等问题。对于PSTT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指征,赵教授认为强烈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意愿的患者,肿块型可采取病灶挖除术,息肉型可采取宫腔镜、诊刮,弥漫性不宜保留子宫!

赵教授最后做小结:ITT较为少见,因此对其生物学行为、理想治疗方案、预后因素以及远期结局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病理是确诊的金标准:手术是主要治疗,酌情联合放化疗。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疗法、以及治疗高危的转移性病例的新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多中心合作对更多高危的转移性病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值得推荐。

复医院孙莉教授:GTN超声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价值

孙莉教授通过临床病史对于GTN超声影像鉴别诊断葡萄胎的价值给予肯定,她讲到植入位点在正常妊娠过程中,植入部位的中间滋养细胞浸润性生长,周围血管呈现开放状态以及帮助判断宫腔部位葡萄胎的覆辙部位,早期葡萄胎缺乏典型“葡萄”征,组织送病理,特殊部位的葡萄胎:子宫下段,疤痕部位,宫角部位。肌层的组织是:植入还是侵袭,送病理。

超声对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具有明显优势,超声是一个形态诊断学,可以针对性提出诊断性评估,对有价值的病灶进行定位以及病理诊断。孙教授指出提高超声诊断水平,GTN会得到更好的治疗。

专家面对面-病例讨论

病例提供1:医院

病例提供2: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范琼

讨论嘉宾:中国医医院向阳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狄文教授、复医院徐丛剑教授、浙江大学医院谢幸教授、浙江大学医院吕卫国教授、复医院鹿欣教授、中国医医院任彤副教授、万希润教授、杨隽钧教授、冯凤芝教授、赵峻副教授、医院姜洁教授、医院薛敏教授、中国医院李秀琴教授、医院施如霞教授、复医院尧良清教授

针对持续性低水平HCG如何处理等实际诊疗中的问题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相互交流经验。

论坛掠影

此图文、视频、文字,均由媛爱APP独家采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yj/57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