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品一品中药版诗词大会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张琰
赋枣北宋·王安石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
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
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yàn)足。
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
贽享古已然,豳(bīn)诗自宜录。
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
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
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
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点评:王安石笔下的红枣是“美果”,亦是良药。枣最为人熟知的是它的补血功效,其实它还能够健脾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如果平时有气血亏虚的情况,都可以吃一些。不过好吃到“馋妇逐”的红枣,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本身体内有湿热,以及气滞腹胀者,都不适合吃。
枸杞北宋·苏轼神药不自闭,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少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村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涧,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点评: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枸杞的保健功效,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所以,北宋时期的东坡居士为枸杞创作一首诗没什么好奇怪的。枸杞子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如果有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问题,可以服用,但是如果体实有热,易上火,就离枸杞远一点吧。
薏苡仁北宋·苏轼不谓蓬狄姿,中有药与粮。
春为芡珠园,炊作菰米香。
点评:说薏苡仁,可能有人觉得名字稍微有点陌生,说薏米,就清楚了吧。薏米红豆水,前些年大热过一阵,很多人喝它来排湿气。“中有药与粮”,你看,在宋代,市井百姓已经知道薏苡仁药食同源的属性了。专家认为,薏苡仁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可用于脾虚湿盛、大便偏粘软不成形、舌胖大有齿印、苔腻等情况。虽然是寻常食物,但也不是人人可吃,阴虚者就不能用哦。
咏西瓜清朝·纪晓岚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
点评:西瓜,如今一年四季都有的水果,不过最受宠的季节还是当属夏季,是咱们夏季的必备食物之一,不仅滋味甜美,清凉解暑的功效也非常赞。古有张仲景撰方白虎汤,被奉为解热退烧的经典方剂,而西瓜就有天然白虎汤的美誉。在纪晓岚这首描写西瓜的诗中,就提及了西瓜的性味特点。西瓜确实有比较好的清热利水解暑的作用,不过体质虚寒、阴虚的群体,就要少吃或不吃啦。
辛夷坞唐朝·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点评:王维所写的芙蓉花,指的是能入药的辛夷,虽然是花,但绝非中看不中用,历代医书几乎都有关于辛夷的记载,说它入肺经、胃经,能辛温散寒,通鼻窍。有鼻炎又看过中医的市民应该对辛夷并不陌生,如果医生开的药里有那种毛绒绒的小花骨朵似的东西,就是它了。辛夷通常多用于鼻炎,但也不是适用于所有鼻炎,湿热型鼻炎就不能用。
咏桂南宋·杨万里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点评:桂花香气沁人心脾,以至于南宋诗人杨万里赞颂它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中移来的。不少青岛人喜欢买盆栽桂花置于家中,将它作为怡情的绿植饲养,也有吃货爱买糖桂花,为餐桌添滋加味。然而桂花也有食疗功效,它可以芳香醒神,舒肝和胃,不过少用于方药。因用量较小,也无明显禁忌。
黄芪北宋·苏轼孤灯照影日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阳争牛到作团。
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
点评:根据苏轼的诗词,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北宋时期,民间已经有了喝黄芪粥的饮食习惯。因为秦汉时期,黄芪的保健功效已经被挖掘出来了。黄芪,是中医临床上常用到的补气良药,凡有气血亏虚的问题都可用。但如果是实证,本身有热,就不要用了。
远志清朝·龚自珍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此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可阻山东。
点评:历史文坛上,既通文墨又懂医理的文人并不鲜见,龚自珍算得一位。他借用远志的名字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抱负。龚自珍借来抒怀的远志,是历代医家养命要药,李时珍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远志能安神助眠,去痰。临床上,多用于痰湿型的失眠治疗,但阴虚火旺的人是不能用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xxjs/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