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使用保健品危害健康补药也是药进补勿盲
安眠“药枕”一个元,结果睡到眼睛充血;以为吃蜂胶可治百病,却吃到身上长丘疹,全身瘙痒难耐;想靠吃保健品治病,没想到越吃越严重……
近日,“老人‘痴迷’保健品”事件多有发生,在铺天盖地的“保健品讲座”宣传下,很多老人将保健品与“万灵药”画上等号。专家提醒说,保健品不是万灵药,盲目服用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保健品是双刃剑药补总没食补好
保健品是把双刃剑。世上没有对所有人都适合的“万能保健品”,更不能将其代替药物。进补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是药三分毒”,进入中老年,人的排毒能力降低,若身体在无相应需求的情况下乱服保健品,摄入超过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则会增加肝肾的负荷,甚至出现过量中毒。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保健品为使“疗效显著”,添加了具有安眠、止痛等药效的成分。甚至有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保健品再通过“健康讲座”推销给老人。若未能鉴别真伪而乱服保健品,将对人体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陈治卿也说:“老年人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食补比药补好。”其中,这个“药”就包含了保健品。通过食品来进补,才是最好的,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原则。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就比一些萃取的保健品好,而且价格也便宜得多。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用药如用兵。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在临床上,中医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如果吃补药使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补“偏”了。拿人参来说,它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往往流鼻血。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中医非常讲究平衡,人体既有不足的一面,需要补,也有亢盛的一面,需要抑制。如果补得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平衡,营养过剩,也可能产生疾病。中药养生,重在补虚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以非药物为主。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症患者是不能吃补药的。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分虚实诸症,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中药滋补大忌就是不辨体质随意进补,盲目跟风。 合理药补,先问脾胃事实上,虚弱的体质并不会因为“进补”而好转。由于脾胃被药塞满了,运化出了问题,虚不受补。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功能的兴衰都与脾胃密切相关。无论食补、药补,人体都必须经过脾胃吸收才能利用。胃口不好,将导致体虚还不能进补的恶性循环。
健康的人体并不是都要进补的
有人形容健康人体状态就像走得很准的钟表,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它的运行,切不可做那些“无病吃药,花钱买病”的傻事。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所说的那样:“不要整天想着吃鱼翅、燕窝去补,还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让气血流动起来,经脉都通畅了,吃窝窝头都补。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中医注重标本兼治,整体的调整。疾病好转时,病邪要从身体排出来,每个人体质的差异,病位深浅的不同,出现的排病(好转)反应会有不同。使用仙蓉温脐初期的好转反应及注意事项
=
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ff/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