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民俗迎冬至汉台区文化街幼儿园冬至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在我国古代,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除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我国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庆祝习俗。为了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我园在年12月21日开展了冬至主题教育活动。
冬至小年到
各班老师通过绘本故事、童谣等形式和幼儿一起探索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等相关小知识,让幼儿了解悠久的传统文化,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有哪些精彩的活动?一起来看看!饺子宴来了,我们的小可爱们忙着给饺子做造型、捏花边,包出的“饺子”俏皮可爱,看得人口水都流出来了。
“卖汤圆,卖汤圆,小朋友的汤圆是圆又甜,一碗汤圆满又满,热气腾腾把心儿暖”,快来看看小朋友制作的彩色汤圆吧。瞧,搓呀搓,搓个汤圆圆又圆,不一会儿一个个五彩的汤圆出锅喽!
冬至到了,冬天会有哪些美景呢?“冬天会下雪!”、“冬天有好看的梅花”。你看,冬天的寒梅图来了!
小厨师要要大显身手啦!快来目睹他们包饺子的全过程吧!小小饺皮摊手上,放上一勺馅,边上涂点水,两头对折捏一捏,小小饺子包好啦!
吃饺子了
今天食堂的大厨们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饺子。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面前,小朋友吃的真是倍儿香。
此次活动,加深了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充分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同时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不断地传承下去,全体师幼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幸福而温暖的冬至。
冬至小知识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天文知识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阳南行的 。冬至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养生
温补类食品
龙眼肉、荔枝、山楂、胡桃等。
平补类食品
莲子、赤豆、大枣、银耳等
滋补类食品
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
冬至习俗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水饺
汤圆
面条
羊肉汤
冬至谚语
1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2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3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诗词
节气诗词
《冬至》左河水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end
图片|庞宁
文稿|马慧娟薛琼
排版|庞宁王娇
审核|王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yl/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