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中医进补养生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

提示:点击上方"中医马大夫"↑免费订阅

冬至被认为是养生的最佳季节,民间也有气始于冬至的说法,因此冬至被认为是养生的最佳时节,而冬至在我国的历史上也被看做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那么冬至养生如何滋补?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冬至中医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冬至中医养生原则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我国自古就有“顺时摄养”的说法,节令更替,冬至养生方法亦当做相应调整。

御寒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养藏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补阳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开窗换气,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益阴《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冬至中医进补养生

如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增强体质和保持身体健康,不少人开始注重进补。尤其重视冬令进补,有人认为“晚补不如早补”,以致闹出了“小孩长胡须”的后果。在如何掌握进补方面存在许多误区。

先说说进补时间。冬令进补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进补一定要在冬至后”、补药越贵越好、慢性病补不忌病、儿童冬令进补无禁忌等等。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令进补与调整的作用与功能,在认识上是一大误区。“进补一定要在冬至后”一说不准确。需要指出,进补是中医药中一种针对“虚”证的治疗方法,就是补充人体的不足之处。现代人中,真正“虚”的不多,失调更为严重,而失调的调整,一年四季均可。补药是指中药中一些能补养人体阴阳气血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虚者补之”,就是人体内邪气亢盛,需要用泻的方法把邪气祛除;当人体正气不足即为虚证时,需要用补的方法恢复体质。

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医学专家提醒说,进补有年龄限制,过早进补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过晚则可能错失良机。传统医学认为,正常人进补,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内经》记载说,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健壮,面貌娇嫩,头发生长旺盛;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4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限。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是在4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并逐渐加重。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又如老年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临床发现X光片改变通常在30-40岁以后;更有谈虎色变的癌症发病时间分别为,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胃癌好发于40-60岁,肝癌好发于30-50岁之间。如此看来,40岁开始进补不仅适宜而且必要。此外,中医认为,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既能进补亦能受补。

进补人群:

冬至进补既可治病,又可防病,那么,哪些人最需要冬至进补呢?

阳气虚弱者阳虚的人在冬季常会流清水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这类人可用干姜、人参、熟附子、辣椒、羊肉等共食之,三九天尤为需要。同时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以期阳气生发。

易患冬病者慢性支气管炎、冻疮、尿多症等冬至病,在中医看来属肾气亏虚、阳虚外寒。调治的办法是温药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药进补,还可以食补之,如生姜肉汤对咳喘疗效较好。附子生姜桂枝汤对防治冻疮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养生益寿者养生益寿,冬至进补就是个很好的办法。原则上说,有不足就要补充。例如,用脑多者应经常吃核桃,体力消耗大者,要及时补充水果、蔬菜等。补多少、怎么补,要因人而异。

防春夏病者医学家们证实,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

总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体虚,劳力过度,劳神内耗,产后,术后及亏虚早衰者,均为冬至进补的对象。

冬至中医养生食谱

松子仁核桃仁益气健脾

饮食调养:可多吃有益气健脾、补益肺肾功效的山药、玉米、秫米、松子仁、核桃仁、枸杞、北芪、冬虫夏草、百合、菟丝子等。

食谱推荐:荔枝山药莲肉粥

干荔枝15枚,山药、莲肉各15克,粳米克。先将前3味洗净,粳米淘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具有益气健脾作用。

姜汁入饭益气和胃

饮食调养:芋头、土豆、粟米、秫米、高粱、牛肉、羊肉、鸡肉、枸杞、巴戟等食物可具有补益肝肾、理肺益胃的功效。

药膳推荐:姜汁牛肉饭:鲜牛肉克,姜汁5克,粳米克,酱油、花生油各适量。将鲜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状,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匀后加酱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如常法煮饭,待锅中水分将干时,将牛肉倒入米饭,约蒸15分钟,待牛肉蒸熟即成。有益气和胃,补肾健脾的功效。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

冬至宜进补

宜于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平补

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

滋补

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蜇、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

温补

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内脏,公鸡,鹅,海参,乌贼,鹿肉,大枣、核桃、扁豆,薯芋类,葱、蒜、韭、姜,蚕豆,小麦粉等。

除了注意食物的选用外,还须注意烹制技法:滋补食品,宜清炖、清蒸或煨汤,口味清淡;温补食品,宜红烧或酱卤,口味浓重;平补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则以平和为主。

冬至三防

防冻疮

人们开展户外劳作和活动时,如果没有注意到手、脚、耳、脸等部位防寒保暖,冻疮就会自觉“报到”。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差、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也会引起或诱发冻疮,所以大家应及时预防: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注意全身保暖;对于过去已生过冻疮的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湿;通过食物温补和药物预防。

防呼吸道疾病

冬至前后天气寒冷,人们主要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人们习惯于门窗紧闭,室内通风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要预防呼吸道疾病,就要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防心血管疾病

冬至最显著的天气特征是气温低,人们常常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enaloee.com/zbyj/6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